手机号码:
图形码:
发送验证码
教育行业:“双减”政策催生行业巨变 教育终将回归本源
发布时间:2022-01-14

2021年教育行业政策频出,整体市场表现低迷。民办学历教育方面,5月《民促法实施条例》正式稿落地,民办高教政策不确定性基本解除;职业教育领域,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,10月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对学历类职业教育延续明确利好;K12培训板块,7月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对学科类培训进行严格监管。



12月21日,教育部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明显进展,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,其中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.8%,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.1%。留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,实行政府指导价,提供公益服务;不适合“营转非”的将被进一步注销。



综合考虑政策稳健性、板块成长性、竞争格局与市场空间等多重维度,民办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将是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。



事件



2021年7月24日,对教培行业而言意义重大。这一天,“双减”政策正式发布,行业迎来变局。除了“双减”政策外,年内针对教培行业出台的多项举措,都直指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乱象。资本市场上,教培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纷纷下跌,创始人身价大幅缩水。目前来看,教培机构转型是大势所趋,其中素质教育赛道成为重要选择之一。除了素质教育外,职业教育赛道也再度受到了行业重视和资本青睐。而在政策红利下,高教领域龙头公司通过收购进行外延扩张的潜力有望逐渐释放。



观察:双减政策催生行业巨变教育终将回归本源



2020年初,疫情影响下,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度得到大幅提高,教培行业获得资本青睐。据艾瑞咨询统计,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,其中在线教育融资1034亿元,占比89%。



但在资本加持下,教培机构过度营销的情况却颇受诟病。2021年1月18日,4家在线教育企业的广告引发热议,起因在于4家机构聘请了同一位老师代言数学、英语等课程。之所以如此巧合,是因为这些在线教育公司找的是同一家供应商。背后原因则是企业对视频广告的需求量很大,制作机构短时间内找不到太多合适的演员,因此出现了一人分饰多角的情况。对此,市场监管总局、中央宣传部、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、民政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务院国资委、广电总局等八部门研究出台《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》,夸大培训效果、误导公众教育观念、制造焦虑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会被依法从重处罚。



“双减”政策的影响力则更大,政策指出,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,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。同时,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,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,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,明确收费标准,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。此外,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,一律不得上市融资,严禁资本化运作;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;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等。



“双减”政策推出的背景是,当前的教培行业恶化了教育生态,已然在公立教育体系之外又滋生了一个教育系统,这严重危及教育公平性。



变局之下,各教培机构承压。不少人被动离开了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。从二级市场来看,港股方面,截至2021年12月10日,新东方-S(09901.HK)下跌87.72%,报收于17.10港元/股;思考乐(01769.HK)下跌79.96%,报收于2.44港元/股。此外,新东方在线、华夏视听教育、天立教育、成实外教育等个股均跌超70%,宇华教育、华立大学集团、光正教育、枫叶教育等均跌超50%。美股方面,截至2021年12月10日,高途股价下跌95.13%,报收于2.52美元/股;51Talk、朴新教育、好未来、瑞思教育等个股均跌超90%;掌门教育、精锐教育、新东方、美联、达内科技、洪恩教育、海亮教育、尚德机构等均跌超70%。



转型迫在眉睫!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,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55.8%。



早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前,好未来便将“励步英语”更名为“励步”,同时发布五类素质教育产品,分别为戏剧、美育、益智、口才、读物产品;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不久,学而思培优宣布推出素质教育品牌——学而思素养中心,涵盖科学、编程、益智、故事、口才、传统文化、美育、围棋等板块;猿辅导召开STEAM科学教育产品“南瓜科学”发布会;作业帮上线多款素养类产品,主要围绕科学、艺术、语言能力及逻辑思维等领域展开;9月25日,俞敏洪公开表示,新东方保留了一些非学科类培训,包括演讲与口才、硬笔书法、围棋、探索、创客、美术、国际象棋、编程、机器人等。